栏目分类
你的位置:世爵娱乐平台网页登陆 > 产品展示 >去年以来,甘肃省兰州市全面启动综合交通大会战,印发《兰州市交通拥堵综合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多措并举治堵保畅。点击收听本新闻听新闻
原标题:今年兰州市已打通“断头路”15条
去年以来,甘肃省兰州市全面启动综合交通大会战,印发《兰州市交通拥堵综合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多措并举治堵保畅。一年多来,我市住建等部门合力攻坚,按照强省会行动和全市综合交通大会战工作部署,高起点谋划主城区“断头路”60条,2024年实施16条,目前,15条已具备通车条件。
打通“断头路” 畅通“微循环”
“以前要去盐场堡、雁滩只能走佛慈大街主干道,车流量大,容易堵车,现在家属院旁边的这条断头路打通后,路面平整宽敞,开摩托只要几分钟,步行也只要十几分钟就能走捷径到盐场堡,晚上我们散步也有了新路径。路边还利用空余地块修建了停车场,出行停车都更方便了。”自从家门口的“断头路”打通后,家住城关区宁苑小区的住户苏建新每天都会骑摩托车经过这条新马路去雁滩公园。
记者观察到,今年下半年新开通的B422号路附近住宅小区密集,虽然打通路段只有360米,但为周边的温商金城北岸、宁苑小区、静苑小区、雅苑小区等住宅区居民提供了更舒心的居住出行环境。
打通断头路
今年以来,市区两级通过多渠道争取建设资金,创新破解项目建设难题,统筹推进建设进度等办法措施,全力推进“断头路”建设。截至目前,2024年15条“断头路”已建成(B413#、B422#、B427#、B650-1#、S392-1#主路、B315#、S376#、S186#、S595#、S035-1#、S187#、S663#、T636#、B624#、B639#)。
管道“修复术” 探索新材料
记者从市住建局了解到,我市将打通“断头路”与排水防涝综合治理、维修养护工程等相结合,避免反复开挖,优化市区路网结构。
“这段管道修复我们采用了紫外光原位固化法,通俗地讲,就像女士做美甲一样。”近日,在城关区庆阳路主干道的深夜施工现场,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现场施工项目负责人孙鹏杰生动地向记者介绍,“这是我们的新材料,浸有光引发树脂的软管,等会儿置入雨水井管道后,向软管内吹气让其膨胀,充盈至整个管道内壁,再用紫外光照射后,软管就会完全贴附在原来的管壁上,坚固耐磨。”记者了解到,紫外光原位固化法很适合排水管道的“小修小补”工程,不仅有内衬管耐腐蚀、耐磨损、使用年限长等诸多优点,还杜绝了道路开挖修复造成的交通压力,节省了近一半的施工周期。
新材料夜间施工现场
为了避免大面积道路开挖对交通通行的影响,兰州市市政工程服务中心主动作为,在城区(城关区、七里河区)雨污水管道分流工程中积极探索应用新材料、新工艺,通过紫外光原位固化法、机械制螺旋缠绕法、各类短管置换法等非开挖“修复术”降本增效。
“尤其是庆阳路、皋兰路、五泉路、中山路等车流量大的交通重要路段,我们根据雨污水管线的具体情况和技术条件‘辨证开方’,尽量采用合适的非开挖工艺在夜间施工,减少道路开挖的交通影响、噪声影响、扬尘影响,取得良好效果。”市市政工程服务中心项目管理科工作人员李彦良说。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赵文瑞 文/图
(观澜新闻)
相关新闻
兰州日报:畅通发展“大动脉” 改善出行“微循环”
兰州倾力打造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城市
11月10日,2024年四季度全市综合交通大会战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七里河区、红古区同步举行。这标志着全市综合交通大会战项目年内开工率达100%。
12月1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兰州市综合交通大会战开展情况新闻发布会通报,兰州市紧紧围绕“先行交通、项目交通、民生交通、智慧交通、产业交通、安全交通”六大领域,加快构建“外联内畅、立体多元、绿色智慧”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系统做好“铁公机水邮”五篇文章,加快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12月3日,兰州市住建局传来最新消息:16条断头路已建成通车12条,已建成并具备通车条件3条,已完成拆迁清表1条。
……
交通就好比是一座城市跳动的脉搏,体现城市发展的温度和速度。以交通为助推器推动城市价值流动的力量,更将改变一座城市产业的发展方向与格局,引领一个区域的全新崛起。
今年以来,兰州市交通运输委员会聚焦打造全省交通规划建设的先行区、样板区,充分发挥综合交通经济“大动脉”和发展“先行官”作用,按照系统规划、重点突破、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的总体工作思路,统筹航空铁路、公路水运、城市路网、交通秩序,坚决打赢打好全市综合交通大会战,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为兰州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支撑。自全市综合交通大会战开展以来,市委、市政府制定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全面开展综合交通大会战的实施意见》,明确了2023-2025年分年度实施的6个方面23项任务100个重点项目,扎实推进“畅行兰州”建设,对重点项目、重点任务实行项目化管理、清单式推进、销号制落实,确保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各项任务到人、到事、到时、到位。截至目前,项目推进符合预期,综合治堵成效显著,得到了社会各界充分肯定和广泛认同。
聚焦民生痛点难点,兰州市坚持交通“大动脉”和“毛细血管”双向发力。
“断头路”一直是制约城市交通通行效率、市民出行及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自兰州市综合交通大会战开展以来,兰州市交通运输委联合多部门对兰州多条断头路进行重新规划和督促施工,持续推进制约群众出行难的道路问题,加快提升全市道路畅通效率。今年,兰州市首次把打通中心城区“断头路”列入2024年度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也将其作为综合交通大会战的重要建设目标之一。兰州市计划实施16条“断头路”的打通工程,覆盖城关区、高新区、七里河区、安宁区和西固区,全部项目具备通车条件后,市区路网结构将得到进一步优化。也就是说,道路,描绘着城市的轮廓,也优化着城市的发展空间。完善的道路交通不仅奠定了城市发展的基础,也打开了城市高速前进的引擎。
外联内畅,全面织就通达交通网。启动全市综合交通大会战以来,兰州市坚持多网融合,强化枢纽衔接,努力实现兰州火车站、兰州西客站、西关什字等交通枢纽与城市轨道交通、公交车、网约车、班线客车、旅游大巴、定制客运等多种交通方式的有效衔接、无缝接驳。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主体工程宣告竣工,S104兰阿公路项目控制性工程南山路互通立交项目全线贯通,G1816乌海至玛沁高速公路兰州新区至兰州段(中通道)项目加快建设……这些不断加速落地的交通项目,不仅极大地改善兰州市的交通状况,提升城市交通服务水平,还将为兰州市乃至整个甘肃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毋庸置疑,在这一年时间里,兰州市稳扎稳打,切切实实落地了多个交通项目,很多区域的交通状况也有了明显的改善。接下来,相关的道路建设项目也将持续推进,全面助力兰州经济社会发展。
《易经》云“天地交而万物通也”。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是城市骨架和血脉,做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工作,不仅能够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能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促进各类生产要素畅通循环,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兰州市在交通领域的深度耕耘与不懈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成果,为兰州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文化的繁荣昌盛、旅游的蓬勃兴旺等多元维度筑牢了坚实可靠的根基,同时,为城市发展的战略布局开辟出更为广阔与多元的路径选择。
未来,兰州市将持续深入落实强省会行动,牢固树立“交通强省会、省会强交通”的理念,在交通强国建设中努力打造全省先行区,在新时代美丽兰州建设中打头阵、做先锋、当主攻,积极构建立体化交通网络和西北交通物流枢纽,率先建成“外联内畅、立体多元、绿色智慧”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奋力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美好愿景。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肖洁
兰州日报:外联内畅 区域发展添动力
中通道大山隧道内部
五星坪铁路平交道口综合治理项目施工现场
甘肃省物流集团兰州物流园推进智慧仓储数字化建设
黄峪镇开口子项目,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黄峪镇车家坝附近,与G2201南绕城高速公路和龚湖公路互通连接。近日,记者再次来到项目建设现场实地采访。虽已是冬季,但施工现场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挖掘机、压路机紧密配合作业,加快推进工程进度。
“我就住在旁边,我们这边上高速就走南站,离得近,但是南站那边路不太好。”在龚湖公路附近,市民王女士说。
兰州市是国家重要的交通枢纽,是中国大西北的“十字路口”,承担着沟通内外、联通中西的战略使命,发挥着承东启西、联南济北的重要作用。自全市综合交通大会战开展以来,兰州市在交通领域成绩斐然,S104兰阿公路于8月21日全线通车;中通道控制性工程计划12月份通车顺接中川国际机场T3航站楼;G312清傅公路年底前达到通车条件;平安镇和黄峪镇2个开口子工程均计划年内建成投用;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安防、危桥改造等工程力争年底前全部完成,人享其行、物畅其流,不断构筑“外联内畅”的人民满意交通。
拓展外联道路 完善交通网络
自全市综合交通大会战开展以来,兰州市坚持物畅其流,不断优化枢纽功能,推进综合运输高质量发展。
2024年8月21日上午,备受关注的S104兰阿公路项目控制性工程——南山路互通立交正式通车运行,这是继今年1月1日项目20公里主线先期通车后,实现了S104兰阿公路项目的全线贯通。作为全省公路网规划的省市重点公路建设工程,历经了4年的建设周期终于竣工。通车后,也切实解决了长期以来七里河区无南向快速通道、八里镇、阿干镇区域群众出行条件差、与主城区和榆中方向联通不畅等诸多交通问题。特别是在开通后的首个国庆期间,从兰州南高速口进入兰州的车辆同比下降20%,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和肯定。
从市区出发向东前行,清水驿至傅家窑公路项目是G312线上海至霍尔果斯公路重要组成部分,是交通运输部确定的国家交通强国试点项目和全国第一批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示范创建项目,同时也是我省打造的首条“5G+智慧公路”。作为甘肃境内最大体量的双向八车道四塔三跨钢混组合梁斜拉跨黄河的桑园子黄河特大桥,已经于今年10月完工,全线公路也预计于12月底前正式通车。
在兰州新区,G1816乌玛高速兰州新区至兰州段中通道项目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项目的建设不仅使得新老城区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还能够缩短兰州主城区与兰州新区之间的通行时间,改善兰州城市综合交通网络,迎来出行便捷高效的综合发展。
“中通道项目施工一标,起于机场高速兰州新区主线收费站南侧约1公里处,起点与T3航站楼连接线立交相接,终点以陈家湾枢纽互通式立交与G30连霍高速相接,路线全长18.3公里,其中路基16.4公里、桥梁14座。先期施工通车段涉及兰州新区及安宁区,其中新区段11.8km,安宁段6.5km。”据中通道施工一标项目副总工程师胡九林介绍,土建工程于11月底完成,计划12月15日前完成交安机电工程,12月25日前完成交工验收,12月30日具备通车条件。
在全市重大项目建设方面,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不仅是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更是承载着民航局打造“西部样板机场”的厚望。
2024年5月18日,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实现飞行区亮灯;6月24日完成飞行校验;7月31日实现主体工程竣工;11月15日,飞行区等关键工程通过竣工验收……这一个个节点目标的顺利实现,标志着这一重要交通枢纽建设项目朝转场投运的目标迈出坚实的步伐。
精细治理堵点 提升分流能力
五星坪铁路平交道口生命安全保障及地下管线综合治理项目是今年我市交通大会战城市内畅项目中的一号工程,关乎民生,涉及出行。近日,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大型机械往来穿梭,施工作业人员也裹上厚厚的衣衫有序作业。
“该项目开建以来,各参建单位创新管理方法,优化施工方案,确保今年实现南山路东西方向主车道通行,明年五一前实现立交通行和人车分流。”据五星坪铁路平交道口综合治理项目负责人王伟介绍,在做好保温工作的前提下,积极调整现场施工时间,紧张有序地完成项目部分路段的沥青路面铺筑、工林路过街天桥梯道和坡道架设等工作。“工程在4个多月时间里已先后完成交通导改、兰工坪天桥架设、管线箱涵主体建设、俭沟沿路东侧辅道等工作。目前,工林路天桥、硷沟沿天桥、车行下穿通道正在加紧建设中。”
记者从兰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了解到,在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发布的《36个大城市交通运行与治理对比分析报告》中,我市运行态势发展指数从2023年第三季度的B级提升为2024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的连续A级,各项数据说明次干道和支路分流能力显著提升。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五星坪片区、黄河北片区、‘一路两院’等堵点问题,通过硬隔离禁左、合并斑马线、启动地下通道、设置联动掉头车道、实行单向通行、改造港湾式公交车站等措施,有效提升道路通行能力。”据兰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全市综合交通大会战开展以来,兰州公安交警紧紧围绕涉及公安交管的5大类18项工作任务,聚焦民生交通、安全交通,综合施策、多措并举,目前6项已全面完成、11项常态化开展,剩余1项正在重点推进。
优化枢纽功能 培育路衍经济
随着综合交通大会战的全面开启,我市交通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区域综合立体交通网覆盖面更广更密,“硬联通”和“软联接”水平不断提升,不断优化枢纽功能,以交通之畅不断助推发展提速、以枢纽之力不断赋能发展提效。
“兰州市通过产业交通的建设,旨在培育路衍经济,推动区域经济的繁荣。围绕‘车船货人城’五大核心,构建全面协调相辅相成的服务体系,全市公交便捷度和运营效率明显提升,出行分担率、场站设施覆盖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国际货运班列运输通道更加丰富,航空货运通道更加拓展,多式联运网络更加完善,城乡物流配送更加高效,‘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城市良性循环更加有效。”兰州市交通运输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在交通大会战过程中,我市强化交通运输结构调整,持续推进运输行业降本增效,1月至9月新增货运航线6条,新开通兰州至莫斯科、兰州至阿拉木图、兰州至墨尔本、兰州至新西伯利亚、兰州至香港及兰州至塔什干等6条全货运航线,“空中丝绸之路”持续织密;新开通“中阿”快线、兰州至莫斯科汽车出口班列、TIR二手车出口卡班,共计发运186列。兰州陆港和兰州新区2个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实现4条国际班列常态化运营,项目综合效益凸显。
打造产业链群 助力良性循环
随着电子商务飞速发展,消费者对商品配送速度、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快递转运成为物流行业的关键一环。在距离兰州市区只有15公里的榆中县毅德城,极兔速递甘肃总部的智慧产业供应园项目坐落于此。这里不仅交通便利,规模宏大,同时极兔速递兰州转运中心还增添了自动化分拣传送设备,3万多平方米的分拣仓库能满足70辆车同时作业。记者了解到,产业园项目建成后,向东流向的出港快件时效缩短30至40分钟,快件从外省到达兰州后再运转至三县五区都可以实现当日达,大大缩短了快件时效,保证了服务质量,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快递服务的感知和体验。
同样在榆中县和平镇,兰州东区域最大的现代智慧示范公路港物流园坐落于此。区别于传统的物流企业只是仓储加配送模式,甘肃物流集团兰州物流园积极响应国家现代化物流政策,打造了甘肃物流集团兰州物流园及信息流、商物流、人流以及车流的全部囊括在物流链条里的现代化物流,实现了供应链的全链条的运营。据甘肃物流集团兰州物流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瑾介绍,项目建成后,能有效提升企业乃至整个区域的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进一步带动加工型企业聚集发展,逐步构建形成“产业+物流”的产业发展体系。同时依托物流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化优势,培育“数字驱动、协同共享”的智慧物流生态产业链条,打造更稳定、更强大的产业链集群;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业态的区域性现代物流配送集散区域,助推电商快递、工业产品、农业产品、畜牧产品“走出去”,助力外部原材料及商品“引进来”,逐步形成“物流+贸易+产业”的良性循环。
记者从兰州市交通运输委获悉,自全市综合交通大会战开展以来,在寄递物流方面,全市快递业务完成量1.25亿件,同比增加50.3%。已建成的兰州智慧快递产业园项目、甘肃中通智能分拣中心新建项目、兰州市成品粮应急保障中心预计2025年10月竣工并投入使用。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何怡璇 文/图
兰州日报:数字赋能 智慧出行更便捷
雁白大桥停车场
东岗停车场内充电桩
皋兰无人驾驶快递车
出门导航精准定位,停车位状况一目了然;公交到站,手机二维码快速上车;出门打车,App叫车30秒内接单,5分钟内到达,下车手机自动扣费;氢能大巴、无人驾驶陆续“上线”……如今的兰州,交通出行越来越智能了。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支撑下,兰州市在交通管理、出行服务等方面逐渐实现多个智慧场景应用落地,致力于打造更加便利、舒适的出行体验。
记者从兰州市交通运输委了解到,自全市综合交通大会战开展以来,我市重点完善智慧交通管理体系,强化交通基础设施监测,重点推进智慧路口建设,形成覆盖全市的重点交通基础设施骨干通信网络,全面提升了交通管理的效率。其中,在全市198个路口调优信号776次,增设双向绿波干线协调路口11个,设置夜间感应信号控制3处,试点改造读秒信号灯4处,着力减少停车次数和起步时间,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氢”车熟路 向绿而行
“见过纯电动大巴和天然气的公交车,利用氢气驱动的大巴还真是少见。”2024年10月22日,甘肃省氢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暨氢能产业合作招商大会在兰石集团高端装备产业园举行,由兰石集团打造的氢能大巴正式亮相。消息一出,不仅让省内外的与会者耳目一新,也让兰州市民们津津乐道。
氢能大巴,顾名思义,就是用氢气作为驱动能源的大巴车。与传统以汽油、电和天然气为驱动能源的汽车相比,氢能大巴的用能更加清洁。记者了解到,使用氢燃料电池产生电力驱动车辆,具有零排放、续航里程长等优点,但受制于氢能价格和补给设施的限制,目前市场占有率较低。兰石集团氢能大巴所用氢气,是利用园区厂房屋顶光伏绿电制出的绿氢,丰沛的绿电资源和氢能全产业链的构建,让兰石集团拥有绿电制绿氢得天独厚的优势,也确保了其运行的每公里都是零排放。
“近年来,兰石集团充分利用甘肃风光资源丰富的优势,依托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创新平台,聚力氢能装备核心技术攻关,高标准建设了甘肃省首个‘绿氢制储用一体化试验示范基地’。”据兰石集团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这辆氢能大巴先期用于兰石集团内部的通勤车,未来兰石集团将积极推进绿氢、绿氨、绿醇等氢基能源一体化项目,并进行产业化推广,在交通、冶金、发电、储能等领域打造应用场景,发挥氢能全产业链优势。
无人派送 精准投递
“现在快递都是无人驾驶了,发展真是越来越先进了!”2024年10月18日上午,一辆无人驾驶快递车从客货邮皋兰快递分拣共配中心驶出,载着满满一车快递包裹奔向皋兰县城各个快递驿站,皋兰县第一辆无人驾驶快递车正式上岗,围观的市民纷纷感叹道。
记者了解到,这辆无人快递车的工作范围覆盖了皋兰县城区15个快递驿站,承担了各快递驿站的派件和揽收快件业务。“派件员只需提前为无人驾驶快递车设置好要去的地点,它就会按照系统自动生成的路线行驶,到快递驿站后,驿站工作人员只需用手机App操作打开车门将快递搬下车厢,再次关上车门确认发车后,它又会自动向下一站驶去。而且,它出发前和即将到达驿站时,都会自动电话通知驿站工作人员做好准备,派件员也可以在手机上实时监测车辆上路情况,遇到问题能够第一时间解决。”兰州城乡公交皋兰公司货运发展部负责人介绍道。
以科技赋能,促进快递派送方式不断变革,助力快递派件、揽件等工作提档加速,进一步提升区域物流服务智能化水平。据了解,目前皋兰县率先开展了无人驾驶快递车的试运营,兰州顺丰速运公司也已在榆中县投放了5辆名为“白犀牛”的无人快递车,目前正在大名城网点试点运行。
人享其行 车泊其位
多年来,随着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停车供需矛盾日趋尖锐,一系列的停车难题凸显。如何做好人享其行,解决群众出行难、停车难的问题,一直是兰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工作。以智慧交管为依托,运用科技化手段建成兰州市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实现公共停车资源一体化管理,是践行“小泊位、大民生”的服务理念,也是提升城市管理形象、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的具体实践。
2018年底,公安交警部门联合停车场的经营单位,面向全市机动车驾驶人上线了兰州市智慧停车管理服务系统“兰停序”小程序,该平台是实现行业指导、业务监督、公众服务的核心中枢平台,与公安系统内部其他管理服务平台对接,可实现动态交通监管和静态交通停车管理的互联互动。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兰停序”小程序已经具备在线诱导、在线预约等功能,已联网接入兰州市停车场1500余个,泊位数超过27万个,在解决一位难求的停车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推动“人享其行,车泊其位”目标的实现。
记者通过手机体验操作后发现,仅需通过微信小程序进入“兰停序”,所在位置周边停车场位置及空余泊位便能一目了然。随后搜索停车目的地,随意点击一处停车点标识,便会显示停车场类型、剩余泊位、收费标准,车场距离等信息,一键导航即可直接到达、安心停放,无须再费时费油东奔西跑、反复兜圈找寻车位。
“‘兰停序’确实很方便,自从朋友推荐后我开车之前基本都会先找一下停车位,尤其很多不熟悉的地方,不用兜着圈子找,真心推荐给每一个司机。”兰州市民赵先生说道。
驻车换乘 有序衔接
2023年12月2日早上8时,由兰州轨道交通首个建成的“P+R”停车场正式开始投用,该停车场位于轨道交通2号线雁白大桥站A口,提供12个停车泊位(含残疾人车位1个),市民可驾车停入“P+R”停车场,通过零距离换乘轨道交通到达目的地。2024年7月1日,兰州轨道交通红星巷站A出入口“P+R”停车场项目投入试运营,这也是市轨道公司面向社会提供驻车换乘服务的第6座“P+R”停车场。
记者了解到,“P+R”停车场的全称叫驻车换乘停车场,是一种把私家车停放在地铁站“P+R”(驻车换乘)停车场后乘坐地铁出行的方式,一般建在地铁站周边。截至目前,兰州市已建成投运雁白大桥站A出入口、邮电大楼站A出入口、红星巷站A出入口等6座“P+R”停车场,供给278个停车位。
“市轨道公司以综合交通大会战为契机,积极盘活利用空闲资源,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路衍经济,在建成投运6座‘P+R’停车场的基础上,还积极履行社会职责,先后建设并投运了兰州西站北广场、轨道交通1号线西关什字站附属人防项目、东方红广场站周边提升改造项目等多个市政工程,通过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实现了轨道交通站点与公交场站、周边商业体的有序换乘和衔接,形成了‘轨道+公交+停车场’的立体综合交通体系,提高了往来乘客便捷度和车辆的通行效率,缓解了西津路,广场东、西路,东岗东路等城市主干道交通拥堵问题,进一步增强了主城区的交通承载力,同时也满足了市民休闲、购物等多方面需求。”兰州轨道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指尖一点 “码”上乘车
大力发展智慧公交是现代智慧城市发展的方向,也是城市交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措施。
“兰州公交畅达金城App集实时公交、响应公交、乘车刷码、线路查询、个人权益、公交便民驿站等功能于一身,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智能的出行体验。”据兰州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持续提升市民乘客满意度,便捷市民出行,赋能城市发展,进一步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积极顺应城市公共交通数字化发展趋势,兰州公交集团拟于近期上线运行兰州公交畅达金城App,打造全方位多维度出行服务于一体的智慧便民服务应用,为“指尖上的公交便民生活圈”提供更多交互场景。
同时,兰州轨道公司计划到2025年建成“互联网+建管养运”智慧交通管理体系,通过智能化手段提升交通建设、管理和养护的效率,全面提升兰州市智慧交通水平,改善市民出行体验,提高城市交通整体运行效率。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扩展,绿色智慧交通也将进一步推动城市交通的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何怡璇 文/图
兰州日报:立体多元 城市“经络”焕新颜
早高峰大沙坪路段出行不再拥堵
兰州白塔山隧道全线贯通,标志着黄河流域兰州白塔山段综合提升改造项目一期工程的重大节点目标完成。
盐场路早高峰时段车辆运行顺畅
“自从西关十字大广场围栏拆掉,环境看着舒心多了,堵车情况也缓解了很多,天热那会我们晚上还能去广场散散步转一圈,确实特别好。”家住西关十字附近农牧家属院的市民胡先生说道。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交通也朝着更加智能化、立体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2023年底,兰州市全面启动综合交通大会战,着力构建“外联内畅、立体多元、绿色智慧”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一年来,我市先后建成和开展了一系列民生项目,打通城市“断头路”,疏通交通“堵点”,不断完善路网结构和交通组织模式,构建立体多元的现代化交通。如火车站站前广场改善提升项目和黄河流域兰州白塔山段综合提升改造项目、多区域人车分离项目、水上巴士实现常态化运营等等,有效缓解了交通困境,提升了群众出行的幸福感。
人车分离 心随路畅
交通出行是市民群众关注的民生热点。2023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开展全市综合交通大会战,加快推进交通拥堵综合治理,“畅行兰州”建设初见成效。
在黄河北,早晚高峰时黄河北至黄河南的交通通行压力巨大。黄河北和九州片区集中着大量的住宅区,许多居民早上都要通过黄河大桥抵达城关区和七里河区上学上班,晚上再由黄河大桥返回黄河北方向,早晚高峰时黄河大桥的车都是蜿蜒数百米的长龙。2023年下半年至今,兰州市多部门协同合作,将链接着两头的黄河北片区和金昌路片区根据交通运行实际情况精细化治理,金昌路片区公交站点迁移、黄河北原3512厂地下过街设施进行了修复使用,取消了原来人行道和行人信号灯,实现了人车分离,使得这条连接黄河南北的主干线路拥堵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原来这个地方要等红绿灯,往往赶上一个红灯,后面的就老赶上红灯,现在人车分离,通行效率提高了不少。”工作日要经过该路段的车主王先生表示,道路畅通了,上班的心情也畅快了。“现在道路通行明显快些了,早上送孩子上学的心情也没那么焦虑了,以前堵得总担心迟到,现在出门时间即使晚了几分钟,但总体影响不大。”家住九州金立花园的市民刘女士如是说。
西关十字作为兰州市区中心,不仅是连接其他城区换乘的交通枢纽,周围遍布的商场、餐饮等城市综合体也是周末、假日里人流集中聚集的区域。车多、人多是这里的常态,拥堵问题也随着社会的发展愈发凸显。
2023年底,兰州市启动综合交通大会战,西关十字改造项目作为“畅行交通”建设的重点项目,分为地上的休闲广场、立体交通枢纽以及地下商业三大板块。目前,地面的广场已经成型,交通枢纽的作用也在逐步发挥,但地下商业部分尚未完全建成,改造工程仍在继续。
“现在路过西关,视野开阔,高楼耸立,之前围挡住的时候堵得很厉害,现在高峰时候虽然有时候慢一些,但是车辆还是能正常前行,挺好的。”通勤经过西关十字枢纽站的市民吴霞说道。
“西关十字修了很多年,希望早点全部建好,这也是咱们兰州的一个门面,让外地人来了也看到咱们西北不是黄土高原,而是现代化的大城市。”市民庞先生说道。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西关悠游广场项目是兰州西关十字改造项目的重点,该项目定位为打造沉浸式主题文旅商业街,目前已经正式开工,预计建成后将能有效提升西关十字的整体商业氛围,促进兰州文旅融合发展。
随到随走 无缝接驳
车站是交通运输生产的基地,不仅承载着旅客往来、货物运输、列车换乘等一系列基础功能,更是向外展现一个城市“第一印象”的窗口。兰州火车站修建于1952年,距今已有72年,72年来,车站早已饱经风霜,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近年来兰州旅游的持续火爆,社会各界对于改善和提升火车站站前广场的呼声也愈发强烈,建设适应更大运输需求的兰州车站改造提升项目也是全市综合交通大会战的重要工作。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今年以来,省、市各级党委、政府对火车站站前广场改善提升事宜高度重视,将该项目纳入到省、市“三抓三促”重点项目,统筹调度、狠抓落实,采取省、市、区三级联动,地方政府与铁路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围绕建设方案、征收拆迁、交通组织,秩序管理等方面开展系列工作。今年8月5日,经过多月的赶工建设,兰州火车站站前广场改善提升项目全面完工进入了试运营阶段。
“建好后指示标牌一目了然,乘客打车也好找,人排队车也排队,随到随走,对咱们向外的形象起到了比较好的提升作用,基本上不堵车的情况下我进出站接送旅客全程也就两三分钟。”兰州出租驾驶员管师傅说道。
“新站投入使用后,相比较以前来说更加美观,标志标线更加清晰,乘客乘车方便寻找,乘车点比以前更加集中,路线也整齐统一,地铁和公交也能实现无缝衔接。”1路公交车驾驶员张富宗说道。
现在,谈及兰州车站,“出行方便安全”“打车规范有序”“停车指示标识清晰”“道路通行宽阔畅通”等好评不断涌现,投入运营四个月来,兰州市也在积极打造兰州火车站综合治理新模式,不断以交通建设提升城市的新形象。
打卡黄河 交旅融合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黄河资源,水上巴士作为兰州市“六位一体”公共交通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兰州市独特的公共交通运输工具,不仅是市民便利的出行交通工具,也是外地游客来兰特意打卡游玩的黄河项目。
“很美,很好,坐船转一转,和平时在岸边看到的风景又不一样了。而且水上巴士也是兰州特有的一个品牌,是我们兰州的特色,希望以后越做越好,让全国人民都能来乘坐和体验,欣赏我们兰州黄河岸边的美景。”经常在黄河边锻炼身体的温大爷说道。
2024年4月至11月,水上巴士客运量达20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42.86%。作为通勤工具,水上巴士不仅解决了兰州市沿黄河周边的高峰期东西方向上下班通勤需求,也为市民交通出行增添了多元化选项。根据今年全市综合交通大会战安排部署,水上巴士也开启常态化运营工作模式。同时,在旅游旺季,为促进交旅融合发展,水上巴士航线与旅游航线相融合,开行了多条水上航线,涵盖白塔山、中山桥、黄河母亲等众多打卡景点,收获了南来北往游客的好评。
现在,水上巴士运营涉及区域更大,服务范围更广,对助力兰州市“六位一体”交通网络建设,缓解主城区早晚高峰期交通压力,进一步助推“交旅融合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兰州水运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公司将大力弘扬‘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真抓实干,使运营船舶、运营码头、运营工作人员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生产经营中去,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营造安全有序的旅游环境,推动水上旅游热度不减,游客满意而归的新景象。”
盘活资源 释放空间
道路连通万家,民生连着民心。
2020年10月,黄河流域兰州白塔山段综合提升改造项目一期工程启动,2021年3月正式开工建设,北线隧道于2023年2月8日贯通,7月6日临时通车;南线隧道2023年11月17日贯通,2024年1月9日全线通行。根据“强省会”行动和全市综合交通大会战部署要求,历经3年多的建设时间,备受市民关注的黄河流域兰州白塔山段综合提升改造项目一期工程实现全线顺利通车。
“走隧道明显比以前快得多了,以前中山桥那一截特别容易堵,车太多了,更别提早晚高峰时间,现在开车畅快多了,节约了不少时间。”市民朱先生说道。
自从白塔山隧道开通一年以来,北滨河路中段的通行压力得到了极大缓解,分流出的白塔山隧道东入口至迎宾馆牌坊区域,在2024年春节期间举办了黄河市集活动,成功打造出新的文旅业态。
“去年过年去了新开的市集,挺好的,年味很浓,吃的喝的玩的都有,还有一些特色年货我也买了些,期待今年过年举办新的市集。”市民邱女士说道。
现在,白塔山隧道承担了北滨河路东西向行驶的区域过境车辆,不仅缓解了白塔山沿线的交通压力,让交通出行变得更加顺畅。同时,白塔山段交通综合提升改造也是兰州市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工程,在有效破解北滨河路原路段瓶颈难题、解决区域交通拥堵的同时,极大释放出白塔山南侧城市空间、建设区域,进一步盘活了土地资源,更为整体改善黄河流域兰州白塔山段生态环境和景观风貌创造了必要条件,是做好黄河文章、讲好黄河故事、担好黄河责任的重要举措。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何怡璇 文/图
下一篇:没有了